有些人對自家破舊東西總是難以割舍,無論是值錢的,還是不值錢的,甚至破褲頭、破背心,破紙箱一律舍不得“淘汰”,全部“收留”在家。這些東西想賣又一點不值錢,想扔又覺得很可惜,想用又實在派不出用場,想放又苦于沒有地方。從箱子里搬到屋角,從屋角搬到陽臺,又從陽臺搬到走廊。除了礙事之外,從來就沒有什么用處,甚至根本就沒有想到要使用這些東西。
有個“敝帚自珍”的成語,意思是對自家的物品過分愛惜,就連破笤帚一類的東西也象寶貝一樣珍視。在家庭生活中,敝帚自珍者總是對用過的破舊物品戀戀不舍,即使是一些早已毫無用處的東西,他們也要精心地收藏起來,不肯輕易扔掉。敝帚自珍的行為似乎很可笑,但卻是很多人常犯的毛病,只不過不同的人,自珍的內(nèi)容、方式、程度有所不同而已。
為什么會出現(xiàn)這樣的問題呢?主要在于他們還不清楚判斷—件物品壽命的標準。—件物品,一般有三種壽命:
一是使用壽命。即物品不能使用了,其壽命也就結束了,如沙鍋漏了底,電池沒了電等。
二是經(jīng)濟壽命。即物品再繼續(xù)使用,在經(jīng)濟上已經(jīng)不合算了,如需要不斷修理,又十分費電的冰箱等。
三是技術壽命。即物品在技術上巳經(jīng)過時,如度數(shù)不夠的眼鏡,過了流行期的時裝等等。
一般來說,無論哪種壽命結束,都標志這種物品不再有用。在日常生活中,人們大多只把使用壽命當做判斷物品是否有保留價值的標準。這樣一來,看似有用實則無用的東西,自然就會被保留下來。
從心理學的角度講,有敝帚自珍習慣的人,大都患有戀舊的心理障礙,并且與過分節(jié)儉的生活習慣也有關系。這種行為習慣源于一種守舊的心理。對與自己多年“相處”的舊物,總是有一種戀戀不舍之情,這是戀舊情結在家庭物品上的投射。這種心理以老年人居多。他們總覺得這些東西用了這么多年,現(xiàn)在不能用了,怎能忍心拋掉呢?尤其聯(lián)想到自己,更是睹物生情。這種行為與傳統(tǒng)的“惜物”習慣有關,只要是成型的東西,將來必有用到之時,扔掉了就覺得可惜,至于什么時候用得上,他們則不在乎。